
俄罗斯远东和北极发展部副部长阿尔塔巴耶夫近日透露,中俄即将签署关于远东国际超前发展区的政府间协议。这不是普通的企业合作,而是两国政府直接背书的战略项目。要知道,远东地区蕴藏着全球最大的金刚石矿床、未开发的森林资源,以及占俄罗斯总量近30%的油气储量。这些资源一旦被中国深度开发,意味着什么?
说实话,普京这招够狠。以往中俄合作多是企业间“民间往来”,现在升级成政府间“官方盖章”。如果项目出问题,两国政府要共同担责。这种“绑定”让西方制裁成了空炮你制裁企业,我搬出政府;你冻结资产,我启动备用方案。这种操作,比“投名状”还硬核。
其实吧,远东协议藏着三重“杀局”。第一重是“资源杀”。中国获得稳定原料供应,绕过美元控制的国际资源市场。第二重是“供应链杀”。俄罗斯给中国产业链免税待遇,还提供数据隐身保护。这意味着中国可以在俄罗斯境内复制产业链,西方想“脱钩”?门都没有。第三重最狠“货币杀”。协定主推本币结账,卢布与人民币自成循环,直击美元咽喉。
展开剩余63%华盛顿焉能不急?特朗普曾试图“拉俄抑中”,反致两国愈走愈近;如今制裁大棒越挥越猛,却意外成了催化剂,中俄捆绑反而愈加密不可分。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,近三年中俄贸易额增长45%,本币结算比例突破70%。这数字,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有说服力。
更让美国头疼的是,中俄合作不是“空架子”。远东发展区计划建设跨境铁路、数字基础设施,甚至包括卫星导航系统兼容。这些并非蓝图,而是已落地的资金。俄卫星社披露,北京已敲定五百亿美元,专门注入基建与能源上游,用“现金堆出来的工地”取代任何口头宣言。
欧洲那边也坐不住了。法国《回声报》评论,中俄远东合作是“地缘政治地震”。德国智库测算,若项目全部落地,欧洲在亚洲的市场份额将萎缩15%。这种压力,比军事威胁更让欧洲揪心。说到底,钱包才是国家的生命线。
然而北京依旧按自己的节拍出牌:外交部反复声明,合作“不瞄准第三方”。这份留白让西方更心里没底——猜不透的牌,才最令人发怵。就像打牌时,对方不露底牌才最可怕。这种“模糊战略”,成了中俄合作的最大武器。
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,普京的“远东大礼”不只是经济合作,更是战略博弈的关键落子。它既是对美国制裁的回应,也是对全球格局的重塑。当西方还在纠结“脱钩”还是“接触”时,中俄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:合作才能共赢,对抗只会两败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,这场博弈远没结束。美国还在调整策略,欧洲还在左右摇摆,但中俄已经抢占了先机。未来的全球格局会怎样?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:任何试图孤立中俄的努力,都注定失败。毕竟,地球足够大,容得下两个大国的发展空间。
发布于:河南省配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